根據我國行政和地理區劃方式,結合機器人產業實地發展基礎及特色,中國電子學會將全國機器人市場劃分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東北、中部和西部地區共六大區域。
其中,長三角地區在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中依然處于領先位置,珠三角地區機器人應用市場發展較為成熟,京津冀地區智能機器人自主創新能力持續加強,東北地區龍頭企業表現強勁帶動區域產業集聚度持續提升,中部地區注重引入其它地區機器人產業外溢資源,西部地區機器人產業規模與質量取得明顯成就,后發潛力巨大。
那么,中國六大區域機器人產業發展現狀、資源以及環境對比,哪個區域最強?讓我們一起看一看。
一、長三角地區:綜合實力遙遙領先,上海擁有全國五分之一的機器人產值
長三角是中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也是中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長三角地區經濟的蓬勃發展為機器人與智能制造裝備產業提供了重要技術、人才、資金、信息等產業資源支撐與應用拓展領域,長三角地區已集聚一批國際國內知名機器人制造企業和應用企業,區域機器人產能占全國50%以上。除了abb、發那科、庫卡、安川機器人四大家等國際知名品牌外,也不乏新時達、埃斯頓、埃夫特等中國品牌,以及近年來迅速崛起的節卡機器人等自主品牌。
作為長三角機器人產業鏈的核心區域,上海擁有中國五分之一的機器人產值,據上海市委外宣辦介紹,上海機器人密度260臺/萬人,是國際平均水平(126臺/萬人)兩倍還多,上海市工業增加值從2011年的7231億元提高到2021年的10739億元,保持全國城市第一,工業總產值從33834億元提高到42014億元,突破4萬億元大關,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
二、珠三角地區:應用需求推動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產業重點集聚區位居前列
珠三角地區是全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其中深圳、廣州和佛山三座城市的機器人產業具有明顯的優勢。目前,這些城市的機器人產業正在向智能化、高端化以及一體化發展。具體來說,深圳聚焦智慧制造,推動機器人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廣州發揮地理位置優勢,大力發展高端機器人應用;佛山則依托自身優勢打造高端機器人制造基地。通過不斷推動工業機器人在高端制造及傳統支柱產業的示范應用,深耕商用服務機器人賽道,在全國機器人產業重點集聚區中位居前列。
三、京津冀地區:機器人產業發展質量與附加值較高,產業協同發展格局不斷深化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引導扶持下,憑借突出的區位優勢以及良好的制造業基礎,京津冀地區區域內北京、天津、河北機器人產業形成了錯位競爭、優勢互補的良好局面。京津冀并不是國內機器人產業規模最大的地區,但機器人產業的發展質量與附加值較高,在當地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支撐下,逐漸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同時,京津冀三地積極籌建特色化的機器人產業園區與創新基地,形成優勢互補、差異化發展的格局。
京津冀地區長期以來一直是國內人才集聚的高地,自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形成以高端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為主要方向的產業鏈條。北京在醫療機器人、物流及無人配送機器人、協作機器人等領域具有領先優勢,集聚了遨博、云跡、銳潔、天智航、康力優藍等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天津重點發展工業機器人、混聯機器人、水下機器人、輕型協作機器人以及工業無人機等,聚集了深之藍、沃德傳動(天津)、福臻、德明福等機器人企業。河北深耕并聯機器人、移動機器人與特種機器人,積極推進唐山、廊坊等特色產業聚集區的發展。
四、東北地區:頭部企業表現強勁,人才、資本與創新要素集聚水平仍需提升
作為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重要區域,東北三省通過龍頭企業的產業鏈整合與集聚能力,重點打造集本體整機制造、零部件研發生產、應用系統集成于一體的產業園區與制造基地,比如哈爾濱哈南機器人產業園、沈陽機器人產業園等。在龍頭企業與地方園區的雙向加持下,持續做大做強區域內工業機器人產業集群,推動東北地區制造業水平換檔升級。
東北地區作為我國最重要的老工業基地之一,具有良好的資源區位優勢與制造業發展基礎。東北具有較為完整的裝備制造業體系,在汽車、高端機床、數控設備等領域集聚了一批行業龍頭企業,為機器人發展提供了良好沃土。
五、中部地區:機器人產業集聚度有所提高,國家政策促進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
中部地區作為發展機器人產業的后起之秀,地方政府出臺加快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產業發展的行業措施與指導意見,促進了區域內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中部地區在產業規模效益、經濟發展與吸引人才等方面與長三角、珠三角存在差距,科研機構總數較少,但機器人產業發展良好,基本已形成集研發、關鍵零部件、本體、集成于一體的產業鏈發展態勢。機器人產業集聚度有所提高,圍繞餐飲加工、紡織、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領域重點布局機器人系統集成、本體制造與解決方案創新。安徽推廣應用工業機器人,湖北加快突破整機、部件、集成應用等關鍵技術攻關,推動行業應用場景示范。
六、西部地區:基于產業后發優勢,地區特色與國家政策引導產業持續提升
西部地區人才匱乏,科研機構偏少,總體上仍落后于其他地區,但相比往年提升明顯;诋a業后發優勢,逐步打造集研發生產、系統集成、零部件配套、智能化改造和示教培訓于一體的機器人產業鏈,重點布局區域內創新園區與科研基地。根據資源稟賦實現單點突破,通過引進龍頭企業和產業園區建設逐步發揮產業規模的集聚效應。重慶現已形成集研發、整機制造、檢測、系統集成、零部件配套、人才培訓和應用服務為一體的機器人產業鏈,在北碚、九龍坡、永川、大足等區域集聚了重慶華數、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重慶智能機器人研究院等多家機器人企業和研發機構。四川利用區位優勢成為吸引企業的“強磁場”,在成都、德陽、眉山、綿陽等地集聚了一批具有特色的機器人企業。